您是不是也遇過這種狀況:某位員工三天兩頭就請假,想拒絕又怕違法,不拒絕又擔心影響公司運作?今天就用一個真實案例,和各位老闆聊聊該怎麼在合法範圍內保護公司權益。
先看個驚人案例
有家公司的新進員工,在15個月內總共請了162天假(還不包括週末和國定假日)!平均每個月請假超過10天。來看看他的請假清單:
- 特休假:10天
- 病假:30天(用好用滿,沒住院)
- 事假:14天(也是用好用滿)
- 喪假:6天
- 生理假:40天(嚴重超標)
- 不明假別:40天(可能是曠職或管理疏失)
這個案例凸顯了關鍵問題:當遇到極端請假狀況,雇主該如何在合法範圍內保護自己的權益?
快速掌握法規重點
病假:一年最多30天
根據《勞工請假規則》,員工一年內最多可請30天病假,超過要改算事假或申請留職停薪。公司可要求提供醫療證明文件。
生理假:超過3天併入病假
《性別工作平等法》規定,女性員工每月可請1天生理假,一年最多12天,但只有前3天不算入病假。上述案例中的40天生理假,其中37天應併入病假計算,早已超標。
事假:一年最多14天
員工有事要處理可請事假,但一年上限14天。
雇主有哪些管理權限?
不能事前拒絕,但可事後審查
雇主不能在員工請假前就拒絕,因為請假是勞工的基本權利。但可以事後審查,要求提供證明文件,確認請假理由是否屬實。例如員工請病假卻出國玩,就不符合請假目的。
用完法定天數就留職停薪
當員工把所有假都請完,公司應依規定讓他留職停薪,不要自己額外給假。如果留職停薪期滿還不能上班,就構成曠職,可依法處理。
性別相關假別要小心
生理假、產假等不能因此給予不利處分(如打低考績、調職),不過產假可以要求必要的證明文件。
實戰應對策略
1. 建立明確請假制度
- 在工作規則寫清楚各種假別的申請流程
- 規定要附什麼證明文件(診斷書、戶籍謄本等)
- 設定請假申請時限,降低爭議
2. 善用績效考核和獎金
法院判例指出,如果員工是因為「請假太多導致表現不好」而非「能力不足」,直接解僱可能敗訴。但你可以:
- 調整獎金:年終獎金、績效獎金不算工資,可根據實際表現和出勤調整
- 重新分配工作:合理調整工作內容,避免影響整個團隊
3. 從源頭把關
- 面試時合法詢問健康狀況和出勤紀錄
- 試用期觀察工作態度和出勤狀況
- 必要時要求健康檢查報告
4. 保留完整紀錄
務必保存:請假申請書、醫療證明、核准或駁回紀錄、出勤統計。這些在勞資爭議中都是重要證據。
別讓自己陷入法律風險
處理員工頻繁請假,就是在「保障員工權益」和「維護公司營運」之間走鋼索。記住三個原則:
- 不能拒絕合法請假,但可建立管理機制
- 不能因請假給予不利處分,但可合理調整工作安排
- 不能規避法定義務,但可用完善制度預防問題
說實話,勞動法規越來越複雜,每個案例狀況又都不同。與其自己摸索、擔心踩到地雷,不如尋求專業協助。畢竟,一次勞資爭議的成本,往往遠高於事前諮詢的費用。
適時運用專業資源
如果您的公司出現以下狀況,可聯繫顧問高效解決問題:
- 員工請假頻率明顯異常,不知如何合法應對
- 懷疑員工濫用假別,卻不知如何舉證
- 想調整問題員工的工作或薪資,但擔心構成不利處分
- 公司還沒有完整的請假管理制度
- 已經與員工產生請假相關爭議
專業的勞資顧問可以協助你:客製化管理制度、提供個案處理建議、指導證據蒐集方式、評估法律風險。
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在問題爆發前,建立完善制度,讓您專心經營事業,不用擔心勞資問題。
新聞案例來源:聯合新聞網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9/8859814
職場鬼故事直播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DNsdW4D7us